最近在小区遛弯,碰到邻居王姐蹲在楼下抹眼泪,一问才知道,她上个月在家长群被 “宝妈推荐” 种草的 “儿童脑发育激活仪”,花了 32800 块,孩子用了俩月不仅数学成绩没提,还查出了轻度近视 —— 医生说这仪器蓝光超标,长时间用对眼睛伤害极大。
其实这两年,家长群里的 “智商税” 产品就没断过,从 “量子速读班” 到 “DHA 补脑黄金丸”,不少家长像王姐一样,抱着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的心态,稀里糊涂就交了钱。今天就扒一扒那些家长群疯传的 “黑名单产品”,看看你中招没。
1. “激活大脑” 电子仪器:3 万买的 “智商加速器”,不如每天读半小时书
王姐买的 “脑发育仪” 不是个例,我查了某电商平台数据,去年这类 “儿童智能健脑” 产品销量突破 200 万件,均价都在 5000 元以上,最高的甚至卖到 6 万多。但中国消费者协会去年发布的《儿童保健品及智能设备消费警示》里明确提到:市面上 90% 宣称 “提升智商、激活大脑” 的电子仪器,都没有权威医学或心理学认证。
王姐说,当时家长群里有个 “教育专家” 天天发案例,说某孩子用了三个月智商测试涨了 15 分,还有十几个家长跟着附和 “我家孩子也在用,效果明显”。后来她才知道,那些 “附和的家长” 里,有一半是商家的托。更讽刺的是,王姐儿子班里真正考第一的孩子,家长从没买过这类仪器,只是每天陪着读半小时课外书、做一小时逻辑游戏。
展开剩余71%2. “量子速读” 变种:一页书 3 秒看完?同事儿子练了 3 个月连课文都读不顺
前阵子我同事老李也踩了坑,他在家长群报了个 “全脑速读班”,号称 “量子技术加持,3 秒看完一页书,过目不忘”,3 个月学费 18800 元。结果孩子练了俩月,连语文课文都读得磕磕绊绊,更别说 “过目不忘” 了。
老李去找机构退费,对方还嘴硬 “是孩子天赋不够”。后来他联合其他家长维权时发现,这个所谓的 “全脑教育机构”,连办学许可证都没有。教育部 2023 年发布的《校外培训乱象整治报告》显示,仅去年一年,全国就查处 “虚假速读、记忆培训” 机构 1200 多家,涉及金额超 10 亿元。说白了,这类 “量子速读” 本质就是让孩子快速翻书装样子,跟 “速读” 半毛钱关系没有。
3. “营养补脑” 保健品:表姐囤的 “DHA 黄金丸”,成分不如一颗鸡蛋
除了仪器和培训班,家长群里的 “补脑保健品” 也坑了不少人。我表姐从孩子上小学起,就天天在群里抢 “儿童 DHA 黄金丸”“核桃肽补脑液”,一年下来光买这些就花了快 2 万。
直到上次带孩子去体检,医生看了她给孩子吃的保健品清单,直摇头:“这里面的 DHA 含量,还不如每天吃一颗煮鸡蛋、喝一杯牛奶来得实在,而且很多产品添加了过量糖分,长期吃还容易让孩子长胖。” 中国营养学会的数据也证实:健康儿童通过日常饮食(鸡蛋、深海鱼、坚果)完全能满足 DHA 需求,额外补充保健品的必要性为 0,且溢价率高达 10-20 倍。
为什么家长总在家长群交 “智商税”?3 个真相戳破焦虑
其实这些产品能在家长群疯传,根本原因是商家抓住了家长的 “教育焦虑”。我总结了三个点,大家可以对照看看:
第一,焦虑被刻意放大。商家往往会在家长群里制造 “恐慌”,比如 “三年级是成绩分水岭,不补脑就跟不上”“别人都在用,你不用孩子就落后”,让家长失去理性判断。
第二,“熟人推荐” 降低警惕。很多骗局都是从 “宝妈分享”“邻居推荐” 开始的,家长觉得 “身边人不会骗我”,但实际上这些 “分享者” 可能是商家的 “托”,或者是被洗脑的普通家长。
第三,对 “科学” 的盲目迷信。只要产品包装上有 “量子”“全脑”“基因” 这些听起来很专业的词,家长就觉得 “有科学依据”,但其实这些词大多是商家用来忽悠人的 “噱头”。
最后想跟大家说,养孩子没有 “捷径”,那些宣称 “能让孩子快速提分、变聪明” 的产品,99% 都是智商税。与其花大价钱买这些没用的东西,不如多花点时间陪孩子阅读、运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这才是对孩子最有用的 “教育投资”。
关注老犟,带您了解教育。
发布于:湖北省专业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