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中方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了个稀土出口的新规定,到第六天也就是10月14日,美国那边就拉着一帮盟友开始集体表态了。这新规把管控范围拉得更广了,不光是国内的稀土矿和金属,现在连境外加工的产品,只要里面有超过0.1%的中国稀土原料或者用了中国技术,都得走审批流程。这等于把整个产业链都管起来了,中方说这是为了防扩散,履行国际义务,还留了民用审批的口子,不是一刀切禁止出口。
0月10日,特朗普直接在社交平台上发话,说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再加100%的关税,还考虑对关键软件出口设限,得申请特殊许可证。这话一出,美股那边就炸锅了,标普500指数跌了2.7%,纳斯达克指数掉3.56%,创下2025年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七大科技公司市值一口气蒸发7700亿美元,投资者慌得一批。特朗普后来又提了一次加税,美股继续下挫,企业界和农民开始叫苦,美国大豆协会会长公开说,这种贸易摩擦已经对农业出口造成长期伤害了。
这新规其实不是凭空来的,早有铺垫。9月份,美国就跟荷兰那边私下沟通,要扩大实体清单,把持股超50%的子公司也拉进去。9月29日,美国正式出了这个“50%穿透规则”,直接点名安世半导体,要求换掉中国籍CEO。安世是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去年12月就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结果9月30日,荷兰政府就跟上,冻结了安世全球30个实体的资产和知识产权,还暂停中方创始人的职务,把决策权交给外籍人士。荷兰说这是巧合,但谁信啊,尤其是他们之前配合美国限制ASML光刻机出口的记录摆在那儿。
10月14日,欧盟也坐不住了。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公开说,新规已经让欧盟一些企业停产了,还透露跟美国商务部长通过话,要赶紧开G7视频会商量对策。他提到要加速关键矿物联合开采和加工项目,试图从源头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也留了后路,说下周要跟中方高层对话,找点缓冲空间。丹麦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外交大臣拉斯穆森也发声,呼吁欧盟联合美国,对中国集体示强。他说欧盟是全球最大贸易集团,得用规则硬实力逼中国给出回应。欧盟委员会还提出,在G7框架下协调30国行动,借鉴美国经验,压外交、产业和规则三张牌,目标就是让中方撤回措施。
这30国是怎么来的呢?主要是G7成员加上扩展伙伴,像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这些。G7视频会上,他们讨论了联合回应,包括设稀土生产价格下限和对部分中国产品征税。加拿大说能降低对华依赖,日本呼吁团结。话说,这阵势看着挺唬人,但底子其实虚。全球稀土加工中国占70%,磁体制造93%,美国F-35战机用的重稀土几乎全靠中国供应。欧盟70%以上的稀土产品,供应链核心环节也绕不开中国。就算找澳大利亚或日本的矿源,精矿最后还得送中国提纯,因为那关键技术别人短期内搞不定。
美国本土有MP Materials这些企业,想建完整供应链,但重稀土分离加工能力还差得远。从前美国还对中国出口点稀土精矿,现在自己都不够用,早停了。有矿没技术,有需求没链条,这就是他们的死穴。特朗普第一任期2018年就启动贸易战,对中国进口品加关税,针对知识产权啥的。第二任期2025年起,他对全球征收高关税,把贸易战推到大萧条以来最高水平。但国内反对声也不小,《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好好谈判不行,非得升级摩擦?
中方10月16日回应了,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说,美方在制造全球恐慌,但中方开放贸易对话。新规前就通过渠道通报了美国等国家,不是突然袭击。话说,这事儿渊源挺深,2024年4月中方副总理何立峰和美国财长耶伦在广州谈过,当时气氛还行,说好继续沟通。可没多久,美方又加单边制裁,把中国企业拉进实体清单。稀土新规与其说是被动反击,不如说是主动守底线,既保资源安全,也握产业链主动权,还参与全球规则制定。
西方现在抱团想辙,欧盟2024年5月出了《关键原材料法案》,目标2030年本土开采10%、加工40%。但专家都说难实现,稀土分离提纯这硬功夫不是短期追得上的。美国企业拿政府补贴建链条,重稀土加工还得靠中国技术。喊摆脱依赖声势大,但能力跟不上,短期内还是得靠中国。六天集结,30国联动,看着强硬,实则暴露短板。后续估计通过谈判缓冲,短期供应链绕不开中国。
专业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