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创业:研究脉络、理论基础与未来展望 - 七二七二网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24, Vol. 46 Issue (4): 52-69     
文章浏览量:[]

Chen Liping, Chen Ying, Wang Guan. Hybrid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schemes,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future prospects[J]. Foreign Economics & Management, 2024, 46(4): 52-69. DOI: 10.16538/j.cnki.fem.20230821.401.
混合创业:研究脉络、理论基础与未来展望
陈丽萍1 , 陈莹1 , 王冠2     yingchen@fjnu.edu.cn);
王 冠(1984—),女,上海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
摘要:混合创业是个体在保留他雇有偿工作的同时进行创业的现象。近年来,随着混合创业群体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混合创业,混合创业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现有的混合创业文献较为零散且缺乏系统性的整理,尤其当前国内关于混合创业的研究较为稀少。本文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梳理相关文献,全面回顾了混合创业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首先,辨析混合创业的内涵,以及混合创业者与兼职创业者、“月光者”、学术创业者和多元职业者概念的异同;其次,在“前因—过程—结果”框架基础上,提炼出混合创业的驱动因素研究、混合创业发展的演化研究、混合创业的双重角色平衡研究和混合创业对工作—创业的影响研究四个核心议题;再次,系统梳理和归纳混合创业不同议题中涉及的理论基础;最后,基于对混合创业现有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从混合创业的驱动机制、过程机制、结果机制三方面提出了潜在的研究方向,为推进中国情境下混合创业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方向。
关键词混合创业系统文献综述法研究脉络
Hybrid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Schemes,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Future Prospects
Chen Liping1 , Chen Ying1 , Wang Guan2     图1),具体地,他们之间的主要异同如下所述。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文献绘制。 图 1 相关概念比较
图选项

1.兼职创业者(part-time entrepreneurs)。在关于兼职创业的文献中,国内外学者大多数采纳的定义为“部分时间从事有薪工作,其余时间在自己的企业工作”(孙秀娟等,2014;Demir等,2020;Petrova,2012)。首先,从定义上看兼职创业与混合创业区别在于它强调工作时间上的严格分配,其中每周花费低于35小时在创业上的人被视为兼职创业者,而那些每周花35小时或更多时间在创业上的人将被视为全职企业家(Petrova,2012;孙秀娟等,2014),而在混合创业通常不以他雇有偿工作和创业工作的时间分配来定义。其次,从范围上看,兼职创业者要比混合创业者更广,混合创业者是兼职创业者的一部分,兼职创业的概念包含了比创业与他雇有偿工作组合更多的选择,因为它也可以指连续/组合创业者,即在创业中途进行其他创业的群体,或创业的同时从事创业之外的各类活动(包括非全职工作)的群体(Petrova,2012;Nordström,2015;刘志阳和吴桂兴,2022),而混合创业的边界要更为清晰,仅包含同时进行他雇有偿工作和创业两种就业形式的群体。

2.“月光者”(moonlighters)。“月光者”是指既是自由职业者,同时又保留在现有组织中的雇员工作的个体,从定义上看,与混合创业要求结合创业者与雇员两种角色不同的是,“月光者”要求结合自由职业和雇员两种角色(Shevchuk等,2022),这里的自由职业可以是创业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工作,从事这种自由职业的人通常单独(不雇佣他人)向市场提供服务,而进行混合创业则可以是个体创业也可以是与他人合作创业。从动机来看,个体常常通过成为“月光者”来解决收入紧张或难以获得全职工作的问题(Luc等,2018),而个体成为混合创业者更可能是为了将创业作为补充收入的途径、获得非货币性福利的途径或者过渡到全职创业的途径(Demir等,2020)。因此,“月光者”与混合创业者有重叠的部分,当“月光者”从事的自由职业为创业时,属于混合创业。

3.学术创业者(academic entrepreneurs)。学术创业狭义上是指在学术部门工作的研究人员利用其创造的研究成果成立新公司的行为,广义上是指科研院校或科研人员从事的任何具有潜在商业利益的技术或知识转让的行为(Jain等,2009;周炜等,2022)。从主体范围来看,学术创业者的主体范围包括从事学术研究的个体或者组织,而混合创业者仅限于个体层面,不包含组织层面的创业者。从创业领域与职业领域相关度来看,学术创业者利用其研究成果创建衍生企业,将个体或者组织的研究成果商业化,其创业领域与本职岗位的研究领域高度相关,而混合创业者的创业领域则没有明确的偏好,可以与职业领域相关,也可以与职业领域无关。因此,混合创业与学术创业存在交叉的部分,当学术创业者为个体时,也可以称之为混合创业者 1

4.多元职业者(plural careerists)。多元职业者是指选择同时拥有和认同多个工作的人(Caza等,2018),从定义上看,它的包含范围要比混合创业更广,可以拥有两个及以上工作身份,且对工作的类型没有限制,可以是全职工作,可以是兼职工作,也可以是创业或者其他类型的工作。而混合创业对于职业的内容更加明确,一个混合创业者必须同时且仅包括他雇有偿工作与创业两种职业内容。因此,可以说混合创业是多元职业者的一种类型,多元职业者的范畴比混合创业的范畴更大。

三、混合创业文献回顾与分析

(一)文献搜索

本文基于混合创业研究的前沿趋势,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对混合创业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在搜索文献的过程中,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本文将重点放在了国外的前沿研究搜索上。一方面,目前有关混合创业的相关文献主要为外文文献,国内混合创业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文献较少(刘志阳和吴桂兴,2022),已有的一些文献也主要关注的是更大范畴的兼职创业(孙秀娟等,2014;曹星和魏峰,2022)。另一方面,对国外前沿研究的梳理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前瞻性的理论,为我们研究国内混合创业现象提供参考。本文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选定搜索词和研究方向。参考Demir和Werner(2020)的做法,结合混合创业的相关概念 2,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选取了以下关键词作为检索内容:hybrid entrepreneur* OR part-time entrepreneur* OR (hybrid* AND self-employ*) OR multiple job holding OR(part-time AND self-employ* )OR(full-time AND self-employ*)。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检索的相关性和针对性,本文将语言先限定为英语,并将研究方向限定在以下方向:business economics OR social Issues OR government law OR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 OR psychology OR social sciences other topics,检索截止日期设置为2023年6月30日。

在限定完关键词、语言及研究方向后,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共得到1256篇论文。随后,我们对检索得到的1 256篇论文进行人工筛选,人工筛选主要针对摘要和文章标题,通过阅读文章标题和摘要判断文章研究对象是否满足本文对混合创业的定义,并通过仔细阅读文章判断文章主题是否与混合创业相关,经过本文两位作者的筛选,共得到52篇文章。接着,我们将52篇文章按照相关性和引用频次进行排序,选出三篇相关的引用率最高的混合创业相关论文(Folta等,2010;Petrova,2012;Raffiee和Feng,2014),并通过人工筛选方式对引用这三篇论文的文章进行筛选,共筛选出符合混合创业主题的文章40篇。最后,我们对两部分文章(52篇和40篇)进行去重,发现两部分文章高度重合,共计64篇。

(二)文献分布

根据检索结果,从文献的发表年份来看(详见图2),混合创业相关研究在2008年至2015年间陆续有少量的文章发表,在此期间Folta等(2010)最早明确给出了混合创业的概念。近些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零工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开始影响劳动者的就业选择,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选择像混合创业这样的更加灵活的就业方式,关于混合创业的研究也随之增加,2016年开始混合创业文献每年的发表数量整体呈平稳增长的趋势,尤其是2019年以后整体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表现出较高的热度 3。从已发表的文献所采取的研究方法(详见图3)来看,当前混合创业的研究以二手数据和问卷调查为主,其中采用二手数据的文章最多,共32篇,占比高达50%,由此可见,当前学者们更倾向于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混合创业。除此之外,还有9篇文章采用了质性分析的方法,数量较少,可见当前混合创业领域的案例研究等定性方法的采用还较为薄弱。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图 2 混合创业历年论文数量统计
图选项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图 3 采用的研究方法
图选项

(三)混合创业关键词共现分析

本文采用CiteSpace对搜索到的文献进行了关键词共现分析,分析的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混合创业研究主要围绕在“entry(进入)”“education(教育)”“gender(性别)”“experience(经验)”“employment(就业)”“career(职业)”“growth(成长)”“performance(绩效)”“consequences(结果)”等关键词展开,从整体来看,当前混合创业研究主要集中在“前因—过程—结果”三个方面:一是对混合创业驱动因素的探讨,如图中展现出来的性别、教育、经验等因素对混合创业的影响;二是对混合创业发展过程的探讨,如图中所出现的职业、成长等关键词;三是混合创业带来的结果影响,如图中出现的绩效、结果等关键词。

资料来源:由CiteSpace生成。 图 4 混合创业关键词共现分析
图选项

在上述文献检索分析基础上,通过阅读全文对这些文章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提炼。在分析与提炼过程中,结合CiteSpace关键词分析涌现出的“前因—过程—结果”的三维框架,对每篇文章的议题范畴进行了分类,并且在分类过程对采用的理论进行了归纳整理。该过程先由第一作者进行分类整理,然后由本文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对分类进行了复核并对异议部分进行讨论直至获得统一意见。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出混合创业的四个核心议题:一是混合创业的驱动因素研究;二是混合创业发展的演化研究;三是混合创业的双重角色平衡研究;四是混合创业对工作—创业的影响研究。通过回顾发现,大多数的研究都围绕混合创业的驱动因素议题展开,而关于混合创业的过程机制和影响结果的探讨尚处于新兴阶段。尽管如此,相关的过程机制和影响结果研究也已经呈现出较为清晰的研究焦点。

四、混合创业核心研究议题

(一)混合创业的驱动因素研究

混合创业的驱动因素是学者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该议题主要致力于回答哪些因素能够驱动创业者选择混合创业,对该议题的探讨有助于为政策研究者如何发展混合创业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有关研究主要从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对混合创业的前因机制进行了探讨。

1.个体层面驱动因素

有关个体层面驱动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统计变量、心理因素和经验因素三个方面。

(1)人口统计变量 。一是性别。关于性别对个体选择混合创业的影响,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存在分歧。例如,Petrova(2012)和Kurczewska等(2020)的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选择混合创业而非全职创业,而Dvoulety和Bogenhold(2022)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相反的结论,发现女性不太可能进行混合创业。还有部分学者(刘志阳和吴桂兴,2022)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性别对于创业的影响并不显著。二是子女数量。子女数量也会影响个体的混合创业意愿,尤其是女性个体的混合创业意愿,因为女性往往被赋予了照顾子女的刻板印象。Kurczewska等(2020)的研究表明,女性成为混合型企业家的概率更高,但是他们是否成为混合创业者会受家庭中孩子数量的影响,家庭中孩子数量越多,她们成为混合创业者的可能性越小。三是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也是学者们重点探讨的影响因素,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混合创业者往往受过更好的教育(Folta等,2010;Bögenhold和Klinglmair,2016;Dvouletý和Bögenhold,2022),大学教育尤其重要(Burmeister-Lamp等,2012;Petrova,2012;Gänser-Stickler等,2022),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混合创业者往往集中在农业领域(Burmeister-Lamp等,2012;Dvouletý和Bögenhold,2022),专业广泛度提高了混合创业的概率(Kurczewska等,2020),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创业者,往往对于企业准入管制的放松更为敏感(Schulz等,2016;2021),因此更可能会在不放弃高薪工作的情况下探索新的商业机会(Burmeister-Lamp等,2012),而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创业者更可能将创业能力应用到混合创业实践中(Alsos等,2023)。四是年龄。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年龄越大的个体越倾向于全职创业而不是混合创业,对此,Thorgren(2014)认为年龄较大的个体可能更有创业激情;Klyver等(2020)推测年长的人可能对他们的职业方向更加确定;刘志阳和吴桂兴(2022)等则认为相对于年轻创业者,年长创业者拥有更多资源,能够承担更多的创业风险,因此更容易形成全职创业的积极情绪。五是收入水平。收入水平也是影响混合创业的重要因素,且现有研究存在不同的研究结论。如Folta等(2010)发现创业者在进入混合创业之前的收入越高,他们进入混合创业而不是全职创业的概率越大,因为比起全职创业,混合创业不需要放弃原来的高收入,机会成本更低。但是Tong等(2020)的研究却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他们发现那些收入相对较高的个体更倾向于进入全职创业,而那些收入相对较低的人更可能成为混合创业者,这是因为收入相对高的人可能面临着更多或更好的外部机会,这些机会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但也有更大的潜在回报。除此以外,家人的收入水平也会影响混合创业的进入,比如Eliasson和Westlund(2013)发现丈夫年收入越高,女性进入混合创业可能性越低。

(2)个人心理因素。一是核心自我评价。核心自我评价被认为反映了个人对自己的能力的基本评价,是人格的四个要素(自尊、一般化的自我效能感、控制力和情绪稳定性)的表征。Raffiee和Feng(2014)的研究表明,核心自我评价低的个体更有可能进入混合创业。Kurczewska等(2020)的研究也发现自我效能感越高成为混合创业者的概率越低。也就是说,核心自我评价越高的个体更有可能选择全职创业而不是混合创业。但是创业自我效能感对混合创业意向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我就业能力的调节,对于自我就业能力高的个体,创业自我效能感对混合创业意向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Neneh,2020)。二是动机,包括风险规避、财务动机、试水动机等。Raffiee和Feng(2014)认为风险规避是创业者选择混合创业的动机,混合创业者在从事创业的同时保持他雇有偿工作,他们所面临的盈利压力和收入压力较小,和全职创业相比,混合创业大大减少了所需承担的风险,而且混合创业可以为雇员提供了一个反向退出并重返全职工作的机会(Klotz等,2021)。Flora等(2010)等也有类似的见解,认为混合创业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创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更适合风险回避型个体。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害怕失败的风险回避型个体更有可能选择全职创业,这可能是由于害怕失败这类负面情绪也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克服全职创业这类风险更大的冒险性行为能为个体提供极大的兴奋和满足感(刘志阳和吴桂兴,2022)。除了风险规避之外,财务因素也是个体选择混合创业的重要动机,Nungsari等(2023)的研究发现,农村青年会通过混合创业的方式来补充收入。此外,试水动机也是促进个体选择混合创业的动力来源。Liu和Wu(2022)发现女性群体的试水动机与她们的混合创业意向呈显著正相关,女性更喜欢通过混合创业“试水”以判断自身对创业活动的适应性。三是激情。研究表明,激情也能够影响个体选择是否进行混合创业(Ferreira等,2019;Murgia和Pulignano,2021)。特别对于年龄比较大的个体,激情对于他们是否进行混合创业非常重要(Thorgren等,2014)。值得注意的是,激情对混合创业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例如研究发现它会受到创业任期和创业团队人数的调节作用(Nordström等,2016)。

(3)管理经验和创业经验。Klyver等(202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经验能够直接或通过影响平行搜索间接影响混合创业,其中先前的创业经验对混合创业选择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而先前的管理经验对混合创业选择有间接的负面影响,这一结果与Kurczewska等(2020)的实证结果相反,他们的研究表明,成为混合创业者的概率随着管理经验的增加而增加,对此,Kurczewska等(2020)认为个体获得的管理经验越多,所面临的商业机会就越多,从而更可能利用这些机会进行混合创业。此外,研究发现不同的经验对于混合创业进入模式也有影响。例如Xi等(2017)的研究表明,曾是首席执行官、高级经理人或自由职业者的混合型创业者更有可能选择启动新企业的模式进入混合创业,这些个体进行创业往往是受到非财务因素(如渴望自主和独立)的驱动,通过白手起家创办新公司,这些创业者可以从一开始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构建公司,从而实现他们的非财务创业动机。相比之下,曾是工人和非工作人士的混合型创业者更有可能选择通过企业接管(购买现有公司)的模式进入混合创业,对于这些缺乏商业网络和领导经验的创业者来说,现有公司的机构和资源可以帮助他们相对顺利地从有偿就业过渡到创业,同时具有较多同行业经验的个体也更倾向于通过企业接管的方式进入混合创业。此外,家人的经验也会对混合创业的选择产生影响,Eliasson和Westlund(2013)的研究表明父母的自雇经验和配偶的自雇经验对个体进入混合创业有积极影响。

2.环境层面驱动因素。相较于个人因素,有关环境因素对于混合创业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相关研究主要探讨了雇主态度、政策、社会文化、数字化等因素对混合创业的影响。

(1)雇主态度。作为向全职创业过渡的一种途径,人们常常在保持全职工作的同时进行创业,此时,雇主态度对于员工创业选择至关重要。Urbig等(2021)的研究发现,雇主的机会预期(雇主认为员工创业活动对公司产生机会的可能性)会对员工创业产生积极影响,威胁预期(雇主认为员工创业活动对公司产生威胁的可能性)会对于员工创业产生消极影响,同时雇主的形象、员工创新能力、员工效率会影响雇主对于员工创业的机会预期,而员工的适应力和灵活性下降、员工与组织不匹配,以及雇主的资源被滥用于个人业务则会增加雇主对员工的威胁预期。

(2)政策。政策是环境因素考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放松企业进入管制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政策工具,常常用于促进创业和创新。Schulz和Urbig(2016)发现与全职创业者相比,混合创业者对准入监管的变化反应更快,其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混合创业者表现得最为明显。进一步,Schulz等(2016)利用墨西哥家庭面板数据,评估了墨西哥“企业快速开放系统”(SARE)政策改革对于混合创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与全职创业者相比,放松准入管制会增加个体(特别是高学历个体)进入混合创业的概率。

(3)社会文化。社会文化通过社会制裁和支持机制进一步影响职业选择偏好,个人的职业选择常常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Block等(2019)的研究发现社会层面的不确定性规避、制度集体主义和未来导向性对个人从事混合创业的倾向有不同的影响。其中,不确定性规避和制度集体主义对混合创业并没有显著影响,而社会环境的未来导向性(未来导向性强的社会欣赏计划、长期战略导向、延迟满足和为未来储蓄,未来导向性弱的社会面更欣赏眼前的回报,而不是为未来储蓄)则能够显著影响个体的混合创业行为,即在未来导向性很强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人,比在未来导向性较低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人更有可能从事混合创业。

(4)数字化。数字化被视为当今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已有研究表明,数字化能力强的工人更熟悉数字、技术、技能和平台,数字化对创业和创新的促进作用,数字化接触越多的个体越有可能成为创业者而非雇员,Zhang等(2022)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数字化接触水平对混合创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二)混合创业发展的演化研究

当前关于混合创业发展的演化研究聚焦于回答,在进入混合创业后,混合创业者如何演化发展。尽管混合创业发展的演化探讨仍处于新兴阶段,但现有研究已经凸显出了混合创业发展演化中的两个核心问题:混合创业向全职创业演变的前向发展和放弃创业退回就业的后向发展。

1.前向发展:混合创业向全职创业演变研究

部分混合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会逐渐向全职创业演变,已有研究开始探讨该演变过程(Block和Landgraf,2016;Ferreira等,2020;Sun等,2020;Tran等,2020;Rugpath和Mamabolo,2022;)。如Ferreira等(2020)研究了经验学习对于混合创业向全职创业过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混合阶段的学习推动了混合创业向全职创业的过渡,混合创业阶段的经验学习使得混合创业者对失败的恐惧和风险感知减少,创业能力发展和自我效能感增加,最终使得创业从混合阶段过渡到全职创业的可能性增加。Rugpath和Mamabolo(2022)发现从混合创业者过渡到全职创业者是一个经验学习的过程,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创业在向全职创业转型的不同阶段(早、中、后期)能够学习到不同的经验知识。Sun等(2020)的研究发现个体的资源配置能力也会影响混合创业向全职创业演变,具有较高资源配置能力的混合创业者更有可能转变为全职创业者。另外,混合创业的动机也会影响混合创业向全职创业过渡,Block和Landgraf(2016)的研究认为补充工资收入的动机或获得社会认可的动机与混合创业向全职创业的转型行为呈负相关,而实现独立或自我实现的动机与混合创业向全职创业的转型行为呈正相关。

2.后向发展:混合创业放弃创业退回就业研究

混合创业是一种进退有据的方式(刘志阳和吴桂兴,2022),在保留全职工作的同时创业,不仅提供了向全职创业过渡的路径,也为员工提供了反向退出并重返全职工作的机会(Klotz等,2021)。因此,未创业成功的个体可以选择放弃创业回到全职就业状态。虽然没有直接关注混合创业中的创业退出,但是已有研究关注到了混合创业中的创业坚持议题,为我们了解哪些因素会抑制混合创业者回到完全全职就业状态提供了见解。例如,Asante等(2022)认为,工作和创业技能的渗透关系会影响混合创业者的创业坚持,尤其是当创业技能向工作渗透的时候,即便他们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水平很高,他们在创业领域的坚持水平也不会高,因为他们认为工作更可能给他们带来成功,所以混合创业者会将更多的注意力和努力转向工作而不是创业。

(三)混合创业双重角色平衡研究

混合创业双重角色的平衡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核心议题,在混合创业的发展过程中,在最终的全面转向全职创业或全职就业状态前,混合创业者都拥有创业者和他雇工作者双重身份,在此情境下,如何平衡双重角色是混合创业者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现有关于该议题研究的主要关注焦点是时间分配问题和双重角色冲突问题。

1.混合创业者在全职工作和创业之间的时间分配研究

时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它可以被用来获得额外的资源。对于混合创业者来说,由于涉及两种角色的转换,时间的分配问题更加显著,如何在不同角色之间分配投入时间成为了混合创业者必然面临的问题。而且最新的研究发现,混合创业者在不同角色中的时间投入会对他们的风险绩效和工作压力产生影响(Mmbaga等,2023),因此探究混合创业者的时间分配机制并对其进行干预具有现实意义。对此,Burmeister-Lamp等(2012)以创业者和大学生为样本,调查了他们对于全职工作和创业事业的时间分配。他们着重关注了风险态度和调节焦点(regulatory focus)如何影响混合创业者在创业和全职工作之间的时间分配决策。他们的研究发现创业者和大学生在时间分配上有着明显区别:大学生在混合创业时间上的分配主要会受到创业企业期望和收益阈值的影响,当创业企业的期望收益超过了阈值,高规避风险的学生比较低规避风险的学生分配给创业的时间更少;但是当创业企业期望收益低于阈值时,风险态度对大学生时间分配没有影响。而创业者在混合创业时间上的分配则更多会受到调节焦点的影响,当多花一小时会带来更多的风险时(对应更高的收益),促进焦点导向的创业者会分配更多的时间在创业上;预防焦点导向的创业者会分配更少的时间在创业上。

2.混合创业中的工作创业角色冲突研究

混合创业同时保持他雇有偿工作和创业,同时拥有工作者和创业者两种角色。随着混合创业的推进,两种角色难免会发生角色间冲突。研究者也调查了这种冲突如何影响混合创业,目前的研究结论倾向于认为工作与创业带来的角色间冲突主要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Thorgren等(2014)指出,在创业中投入大量时间的混合创业者可能会因角色冲突管理等问题面临失去激情的风险。Carr等(2023)的研究发现,对于混合创业者来说,工作与创业之间的冲突会随着创业努力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业者角色会变得越来越显著,关键的创业任务会与现有的他雇有偿工作角色变得越来越不相容,混合创业者会愈加将工作角色视为阻碍创业进展的冲突根源,随着他雇有偿工作与创业冲突的不断增加,混合创业者的工作满意度随之下降,增加了混合创业者的离职意向。

(四)混合创业对工作—创业的影响研究

关于混合创业带来的影响研究,鉴于混合创业兼顾工作与创业情境,现有研究主要围绕其对创业方面的绩效影响和对工作方面的绩效影响两方面展开。

1.混合创业对创业方面绩效的影响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混合创业能够为创业者在创业方面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一是混合创业与全职创业相比更具生存优势。已有研究证实了通过混合创业分阶段进入全职创业有明显的生存优势,对创业生存率和创业生存时间存在着积极的作用。Raffiee和Feng(2014)发现相比于直接从他雇有偿工作进入全职创业的个体,通过混合创业过渡到全职创业的创业者所创办的企业将比从他雇有偿工作直接过渡到全职创业的个体的所创办的企业的生存率更高,生存时间更长,并且有创业经验的混合创业者所创办的企业拥有更高的生存率和更长的生存期。此外,混合创业的生存情况也会根据地区不同和创业阶段不同表现出差异。例如,Zhang等(2021)研究了创业类型(全职创业和混合创业)对创业公司早期和后期生存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早期阶段,全职创业者更可能在印度(和美国相比)存活,混合创业者更可能在美国(和印度相比)存活,此外,全职创业者和混合创业者在不同地域的存活率差异,在创业公司的后期阶段不太明显。二是混合创业能够缓解创业失败带来的悲伤程度。创业失败很可能给创业者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悲伤情绪。Jenkins等(2014)的研究表明,与全职创业者相比,混合创业者不太可能将失败视为自尊损失,因为在创业失败时,额外的就业角色可以起到心理补偿的作用,因此混合创业者因为创业失败带来的悲伤程度更低。

2.混合创业对工作方面绩效的影响

在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上,研究发现混合创业除了有利于个体在工作中的创新行为外(Marshall等,2019),对其他的工作方面的态度和绩效普遍具有负面影响。一是混合创业负向影响工作绩效。Sessions等(2022)的研究发现,对于混合创业者,全职工作和创业地位的不一致性会通过全职工作的压力和情感疲惫对工作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二是混合创业会增加员工的离职意向。Carr等(2023)的研究表明,随着创业努力的增加,工作与创业之间的冲突也在增加,离职意向也随着工作与创业之间的冲突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当混合创业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业活动中后,由此产生的时间、压力和行为冲突会导致他们产生更高的离职意向。三是混合创业会降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已有研究表明,创业努力会通过角色间的冲突,间接对全职工作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Carr等,2023)。四是混合创业会导致工作压力的上升,尤其是全职工作与创业工作地位不一致时。研究表明全职工作身份和创业者身份的不一致与全职工作压力呈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全职工作和副业之间的地位不一致需要员工在不同的工作中驾驭不协调,这种期望会导致工作压力的上升(Sessions等,2022)。此外,Mmbaga等(2023)的研究表明混合创业者投入到创业角色之外的工作中的时长越长,工作紧张度(在多个角色的中面临过大压力和要求产生的心理压力)越大。

五、混合创业的理论基础

围绕混合创业的驱动因素、发展的演化、双重角色平衡,以及对工作—创业的影响四个核心议题,现有学者从多个研究视角展开研究,使用的主要理论包括实物期权理论、学习理论、选择超载理论、角色增益理论、角色边界理论、资源保存理论和效用理论等。这些理论基础为混合创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解释(详见表1)。

表 1 混合创业理论基础和研究议题
研究理论涉及的研究议题隶属脉络代表性文献
实物期权理论混合创业的驱动因素研究前因机制Gänser-Stickler等(2022)
Raffiee和Feng(2014)
选择超载理论混合创业的驱动因素研究前因机制Nordström等(2016)
资源保存理论混合创业的驱动因素研究前因机制Thorgren等(2014)
经验学习理论混合创业发展的演化研究过程机制Ferreira(2020)
Rugpath和Mamabolo(2022)
角色增益理论和
角色边界理论
混合创业发展的演化研究
混合创业双重角色平衡研究
混合创业对工作—创业的影响研究
过程机制和
影响结果
Asante等(2022)
Sessions等(2022)
效用理论混合创业双重角色平衡研究过程机制Burmeister-Lamp等(2012)
焦点调节理论过程机制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表选项

(一)实物期权理论(real options theory)

部分学者将混合创业视为个体的投资决策,将其与实物期权理论结合在一起,认为混合创业是一种实物期权(Raffiee和Feng,2014)或者是在创业中发展和放弃有偿工作两种实物期权的组合(Gänser-Stickler等,2022)。实物期权理论提供了一个在风险和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和个人选择投资策略的框架(Dixit,1992;Gänser-Stickler等,2022)。在实物期权理论中,“期权”指的是一项小型的初始投资,它提供了后续投资和剥离资产的权利而不是义务,个人可以保持投资或撤资的期权,并根据不确定性的发展以及期权相关资产的上升和下降潜力,选择在最佳时间点行使这些期权(Raffiee和Feng,2014;Trigeorgis和Reuer,2017;Gänser-Stickler等,2022)。基于该理论,Raffiee和Feng(2014)认为创业本身具有突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混合创业同时从事全职他雇有偿工作和风险创业,允许个人在较小规模上进行创业,沉没成本和下行风险较小,具有实物期权的特性。因此,他们认为实物期权理论提供了一个解释整个混合创业过程的框架,具体地,他们以实物期权框架为理论基础,解释了风险规避和核心自我评价对混合创业进入的影响以及混合创业对于创业生存的影响。研究表明,风险规避者和低核心自我评价者更有可能进入混合创业,这与实物期权模型中高外生的不确定性会阻碍人们做出更大承诺(O’Brien等,2003)的结论一致,同时混合创业也会增加创业生存率和生存时间(Raffiee和Feng,2014)。Gänser-Stickler等(2022)则将混合创业视为创业和他雇有偿工作的实物期权组合,探讨了创业不确定性和有偿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在混合创业和全职创业决策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他雇有偿工作的不确定性确实会影响个体的创业选择,他雇有偿工作的不确定性越高,创业者越有可能进入混合创业或者全职创业。

(二)选择超载理论(choice overload theory)

相比于全职创业,混合创业者会面临多种多样的选择,如创业的形式(全职创业还是混合创业)、创业时间的分配等,过多的选择会造成一种紧张感,对创业激情产生负面影响(Nordström等,2016)。因此,学者也从选择超载视角对混合创业展开了相应的研究。选择超载理论认为,过多的选择可能引起微观或宏观意义上的不良后果(Reutskaja和Hogarth,2009;Grant和Schwartz,2011;Nordström等,2016)。相关研究表明,当选择集很小时,选择的成本也很少,但随着选择集的扩大,由于后悔、错失机会和期望值提高而产生的负面效应就会随之出现(Reutskaja和Hogarth,2009)。例如,Nordström等(2016)基于选择超载理论,研究了两个能够给创业者带来选择超载的因素——创业任期(entrepreneurial tenure)和创业团队参与(entrepreneurial team involvement),对混合创业者的创业影响。研究发现,创业任期越长,混合创业者所面临的选择越多且很少存在最佳选择,这很可能导致选择超载,产生负面情绪,降低创业激情。此外,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团队成员的增加会增加选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选择超载,产生负面情绪,从而降低创业激情。因此,对于那些属于创业团队的创业者,激情不太可能成为混合创业的主要动机。

(三)资源保存理论(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常常面临资源获得和资源损失的问题,使得个体产生压力,从而导致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因此,学者将资源保存理论应用于混合创业中关于创业激情的研究(Thorgren等,2014)。资源保存理论由Hobfoll(1989)首次提出,在资源保存理论中,资源可分为四种,即物品(如实物资产)、有利条件(如良好的婚姻)、个人特征(如自尊)和能量(如金钱),它的核心思想是个体有保护、保持和获取其认为有价值的资源的倾向,同时资源增益会刺激行为接近系统,如积极的情绪和行为;资源消耗会刺激行为抑制系统,如消极的情绪和行为(Hobfoll,2001;Thorgren等,2014)。Thorgren等(2014)将资源保存理论应用于混合创业激情相关的研究中,一方面认为年龄的增长是资源的获得过程(资源增益),年龄较大的混合创业者拥有较多的资源,资源的获得激发了积极的情感,因此,对于年龄越大的混合创业者,激情越可能驱动他们创业。另一方面,他认为在业务上花费时间是资源的消耗过程(资源损耗),花费时间更多的创业者可能会经历更大的资源损失,从而刺激抑制行为,带来更多的负面情绪,因此对于在业务上花费时间越多的混合创业者,激情越不可能驱动他们创业。

(四)经验学习理论(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

混合创业也被视为一个学习的过程。混合创业被认为是一种过渡到全职创业的有效途径,提供了学习和转型的机会(Folta等,2010;Rugpath和Mamabolo,2022)。在混合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可以获得和评估创业所需的经验、知识以及能力(Ferreira,2020),经过充分的学习后,混合创业者可以选择向全职创业过渡、保持混合状态或者退出创业返回全职工作状态(Folta等,2010;Ferreira,2020)。因此,学者将经验学习理论引入到混合创业研究中(Folta等,2010;Ferreira,2020;Liu和Wu,2022)。例如,Ferreira(2020)将经验学习理论应用于混合创业阶段向全职创业阶段过渡的临界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合阶段的经验学习有效推动了混合创业向全职创业的过渡,通过混合创业阶段的经验学习,混合创业者对失败的恐惧和风险感知减少,创业能力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不断增强,最终增加了从混合阶段过渡到全职创业的可能性。Rugpath和Mamabolo(2022)基于经验学习理论探索了混合创业者转型过程中的学习内容,他认为混合创业提供了一个多维、丰富的学习环境,混合创业者可以通过重复或持续的行为互动、认知发展和实践经验来提高个人能力,混合创业者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包括转型早期阶段的意义创造(决策过程中的精神指导)、转型中期阶段的应用型创业学习(创业能力和企业运作能力)和转型后期阶段的建设性创业领导力(领导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五)角色增益理论(role enrichment theory)和角色边界理论(role boundary theory)

混合创业者同时处于创业和有偿工作两种角色,因此角色理论是混合创业研究的重要理论视角。现有研究主要分别从角色的渗透(角色增益理论)和角色的边界(角色边界理论)对混合创业进行了探讨。一方面,混合创业者两种角色的资源和技能能够相互获得和转移。因此,部分学者将角色增益理论与混合创业的研究相结合(Asante等,2022)。Asante等(2022)在混合创业的背景下区分了两种类型的角色增益,将混合创业者从全职工作中获得有利于他们创业的资源知识和技能并投入到创业中的行为定义为WE增益(wage-to-work entrepreneurship enrichment),将混合创业者从创业中获得有利于全职工作的资源、知识和技能并投入到全职工作的行为定义为EW增益(entrepreneurship-to-wage work enrichment),他们发现WE增益较高的个体,更有可能促进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坚持的正向影响,而EW增益较高的个体,更可能抑制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坚持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学者强调了混合创业两种角色的边界。边界理论主要关注组织生活中,个体每天在工作、家庭和其他场所之间的微观角色转换过程(Ashforth等,2000;Sessions和Nahrgang,2022)。边界理论认为,从一种角色跨越到另一种角色会产生角色压力(跨越心理和社会边界所产生的困难),且这种压力会受到工作角色的核心特征(如社会地位)之间的不协调的影响(Sessions和Nahrgang)。混合创业者常在创业者和全职工作者两种角色之间转换,他们在全职工作和创业工作中的地位可能一致,如全职工作和创业都是高地位、中地位或者低地位,也可能不一致,如在创业中地位高而在全职工作中地位低等。基于边界理论,Sessions等(2022)发现,全职工作压力会随着全职工作和副业之间地位不一致性的增加而增加,在全职工作和副业中地位始终较高的员工会比在全职工作和副业中地位始终较低的员工经历更少的全职工作压力。

除了上述主要的理论以外,学者们还将其他理论与混合创业的研究相结合,例如,效用理论(utility theory)和焦点调节理论。Burmeister-Lamp等(2012)结合效用理论和焦点调节理论研究了混合创业者时间分配决定,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股权低于某个阈值时,风险厌恶程度高的个体会将更多的时间分配于这个企业,当股权超过这个阈值时,风险偏好的个体会将更少的时间分配给这个企业。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在零工经济的背景下,混合创业研究在国外已逐渐成为实践和理论热点,然而,目前国内关于混合创业的研究甚少涉及。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系统梳理整合国外相关研究前沿,旨在为后续我国混合创业的研究发展提供基础。首先,本文从工作和创业两种状态的主次关系、工资工作是否为全职工作等角度出发归纳辨析已有文献对混合创业定义的差异与联系,提出混合创业是“在保留他雇有偿工作(全职或非全职)的同时进行创业”,并辨析了混合创业者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晰概念有助于后续学者在严密一致的概念共识下对混合创业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其次,本文描绘出了包含前因、过程和结果的混合创业研究框架,并提炼出当前混合创业研究的四大核心议题,为后续混合创业研究提供了清晰的研究脉络。最后,本文总结和归纳了混合创业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实物期权理论、经验学习理论、选择超载理论、资源保存理论、角色理论等,为后续拓展我国混合创业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详见图5)。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图 5 混合创业研究的整合框架
图选项

(二)未来展望

混合创业为在职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也为他们增加收入来源提供了一个新渠道和新机会。过去的创业研究更多地将职业与创业一分为二,忽略了创业与就业兼顾的创业模式,忽视了创业者从在职工作向全职创业的演变过程。为了进一步地丰富和拓展混合创业的相关研究,本文基于对混合创业概念界定、核心议题和理论基础的系统性综述和回顾,结合该领域的实践发展,对未来研究提出了以下三点展望。

1.拓展驱动机制研究

第一,开展多因素交互的复杂驱动机制研究。在个体层面,虽然现有研究已经进行了较多关于混合创业的驱动因素探索,但是研究结论在性别、收入(Folta等,2010;Tong和Tzabbar,2020)和动机(Folta等,2010;Raffiee和Feng,2014;Viljamaa等,2022)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一致的情况。这些研究差异表明,可能存在不同的因素会影响混合创业行为。例如,从风险规避的角度出发,女性似乎比男性更有可能选择混合创业,但是研究也发现,女性与男性之间在混合创业选择上并没有区别。可能的原因是婚姻状态、是否拥有子女、家庭支持以及企业的职业发展规划支持等要素都会影响性别对混合创业的选择。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索不同层面多因素交互对混合创业的影响,同时在研究方法上可以考虑引入fsQCA方法,探索多因素驱动混合创业的组态路径。从多因素角度开展复杂驱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为后续的政策支持提供更加具体的理论参考。

第二,加大数字化科技对混合创业的驱动机制研究。数字时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创业行为,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创业者可以利用手机、电脑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进入市场,而无需传统实体店面和分销渠道,这为在职者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创业提供了更大的可能。随着小红书、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创业者学习创业相关的知识也变得更加容易。数字化发展不仅促进了非在职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在职员工混合创业行为。因此,探究数字化科技对混合创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区分已就业人员和非就业人员,探索和比较在不同风险水平下,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政策、数字化认知、数字化平台等要素如何驱动混合创业和全职创业的发展。

2.深化过程机制研究

第一,进一步探究混合创业前向后向演化的动态机制。混合创业是在职者向全职创业过渡的有效方式,兼具工作和创业者的身份为个体提供了一个进退有据的创业路径,现有研究主要从经验学习视角探讨了混合创业向全职创业的演变机制,未来研究可以从不同视角进一步探究这种过渡过程。例如从时间视角关注混合创业向全职创业的过渡,探究不同类型的混合创业者过渡到全职创业的时间差异、导致混合创业“加速”或者“减缓”向全职创业过渡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等。从认知视角探讨混合创业向全职创业演化的决策过程,提炼分析影响其演化的决策考量因素,以及比较和分析混合创业者与全职创业者采用的决策理论和模型。从社会网络视角探讨混合创业向全职创业演化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如何促进或抑制其发展,包括混合创业者的社会关系的多寡和强弱如何影响其演化。研究也可以进一步探讨混合创业后向演化的动态机制,深入探讨混合创业者创业失败后回归就业的动态过程,研究混合创业者如何从创业失败中学习、恢复,以及混合创业者创业是否选择创业再进入等问题。

第二,重点关注演化过程中创业与工作的平衡机制。具体可以从混合创业者和企业两个角度来开展相关的研究议题。首先,从混合创业者角度来看,除了向全职创业演化外,很多混合创业者存在“工作求生存,创业谋发展”的思想。对于这类混合创业者,兼顾创业和工作的发展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尤其对于事业单位人员和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这类混合创业者一般来说,即使创业成功也不会放弃“铁饭碗”。随着国家政策对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政策的推行,这些人长期同时拥有创业者和工作者两种身份,两种角色的兼顾必然面临着工作时间的分配、冲突的发生、资源的融通等问题。因此,未来研究可以继续探究混合创业中创业和工作的平衡机制,尤其是混合创业者应该如何应对因混合创业行为而可能产生的同僚嫉妒、舆论压力等人际关系问题。其次,从企业角度来说,员工的混合创业行为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顾虑。混合创业是否影响员工的本职工作成效,员工是否会利用企业资源为自己的创业事业服务,员工如果在创业中患病或者受伤,工伤认定是否会存在问题?这些都是企业对于混合创业的担忧。因此,如何规范员工的混合创业行为,进一步明确企业权益和员工权益,都是从企业层面平衡员工工作与创业行为的重要研究议题。

3.丰富结果机制研究

第一,拓展混合创业多层次的影响结果研究。对于工作方面的绩效,混合创业意味着个体将下班后的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创业事业,而这势必会影响一个人在职场中的投入、发展与提升。因此,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混合创业者对于工作创新、工作卷入、组织承诺等方面的积极或消极影响,进一步地探索混合创业与“躺平”“内卷”等工作现状的内在关联。特别地,研究可以探究全职工作与创业事业的相关性如何影响个体的工作产出,从而为企业规范混合创业行为提供理论参考。对于创业方面的绩效,由于混合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并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业中,这种“一心二用”的创业状态如何影响他们的创业决策制定、创业资源获取、财务业绩、创业价值创造等创业结果也是值得研究的议题;除了在工作方面和创业方面的影响,未来研究也可以加大混合创业对个体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比如在工作角色和创业角色互相渗透的背景下,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多角色渗透的状态下,混合创业者情感状态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动态变化。

第二,开展混合创业的社会价值研究。随着零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和途径加入到混合创业中,并通过混合创业实现向全职创业的过渡。从价值创造的角度看,混合创业不仅仅能够为创业者增加额外的收入来源和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能够通过创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值得注意的是,如前所述,现实中存在着兼顾工作和创业发展的混合创业者,这些混合创业者的存在意味着社会中存在大量同时拥有两个职业的人群。也就是说一方面混合创业者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部分混合创业者始终占据了额外的就业机会,在两方面的影响下,混合创业在就业方面所创造的社会价值正负属性还未可知。因此,未来研究可以聚焦混合创业的社会价值属性,探讨是否有必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成功混合创业者转向全职创业者,从而释放更多就业机会。

1由于学术创业所面向群体非常明确,且学术创业已经得到了较多学者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所以在本研究关于混合创业的回顾中,并没有包含对学术创业文献的检索。

2在初始检索阶段,为了确保本文获得足够的样本量,本文将与混合创业存在交叉的相关概念也纳入检索范围,然后在后期人工筛选阶段进一步判断该文是否从属于混合创业。

3由于本文的检索截止时间设定为2023年6月30日,因此,2023年的文献数量并不反映全年文献数量。

主要参考文献
[1] 冯喜良, 邱玥. 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选择倾向——基于人力资本匹配和职业心理需求视角的发现[J]. 中国人口科学, 2022(6): 70–84.
[2] 刘志阳, 吴桂兴. 混合创业: 一种进退有据的创业新模式[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1): 141–156.
[3] 孙秀娟, 段锦云, 田晓明. 国外兼职创业研究进展述评及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4, 36(10): 61–70,81.
[4] 周炜, 蔺楠, 张茜. 学术创业: 研究综述与展望[J]. 科研管理, 2022, 43(1): 14–21.
[5] Alsos G, Hägg G, Lundqvist M, et al. Graduates of venture creation programs–where do they apply their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23, 60(1): 133-155.
[6] Asante E A, Danquah B, Oduro F, et al. Entrepreneurial career persistence of hybrid entrepreneurs: The opposing moderating roles of wage work-to-entrepreneurship enrich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to-wage work enrichment[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22, 132: 103660.
[7] Block J, Landgraf A, Semrau T. The differential impact of societal cultural practices on part-time and full-time self-employment: A multi-level, multi-country study[J]. 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Researching Entrepreneurship, 2019, 37(1): 43–68.
[8] Carr J C, Marshall D R, Michaelis T L, et al. The role of work-to-venture role conflict on hybrid entrepreneurs’ transition into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23, 61(5): 2302–2325.
[9] Demir C, Werner A, Kraus S, et al. Hybrid entrepreneurship: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 Entrepreneurship, 2020, 34(1): 29–52.
[10] Dvouletý O, Bögenhold D. Exploring individual and family-related characteristics of hybrid entrepreneurs[J].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Journal, 2022, 13(3): 693–723.
[11] Ferreira C C, Ferguson S L, Pitt L F. Entrepreneurial marketing and hybrid entrepreneurship: The case of JM Reid Bamboo Rods[J].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9, 35(9-10): 867–885.
[12] Ferreira C C.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 and hybrid entrepreneurship: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ransition to full-time entrepreneurship[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 Research, 2020, 26(8): 1845–1863.
[13] Gänser-Stickler G M, Schulz M, Schwens C. Sitting on the fence-Untangling the role of uncertainty in entrepreneurship and paid employment for hybrid entry[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22, 37(2): 106176.
[14] Klyver K, Steffens P, Lomberg C. Having your cake and eating it too? A two-stage model of the impact of employment and parallel job search on hybrid nascent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20, 35(5): 106042.
[15] Kurczewska A, Mackiewicz M, Doryń V, et al. Peculiarity of hybrid entrepreneurs-revisiting Lazear's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20, 21(1): 277–300.
[16] Liu Z Y, Wu G X. Gendered motives towards hybri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J].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Economics, 2022, 17(1): 36–64.
[17] Luc S, Chirita G M, Delvaux E, et al. Hybrid entrepreneurship: Employees climbing the entrepreneurial ladder[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2018, 16(1): 89–114.
[18] Marshall D R, Davis W D, Dibrell C, et al. Learning off the job: Examining part-time entrepreneurs as innovative employe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9, 45(8): 3091–3113.
[19] Mmbaga N A, Lerman M P, Munyon T P, et al. Juggling Act: Waged time investments and the health–wealth trade-off[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3, 158: 113695.
[20] Nordström C, Sirén C A, Thorgren S, et al. Passion in hybrid entrepreneurship: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ial teams and tenure[J]. Balt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6, 11(2): 167–186.
[21] Rugpath N, Mamabolo A.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outcome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hybrid to full-time entrepreneurship[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2022, 53(1): a3359.
[22] Schulz M, Urbig D, Procher V. Hybrid entrepreneurship and public policy: The case of firm entry deregul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6, 31(3): 272–286.
[23] Sessions H, Nahrgang J D, Baer M D, et al. From zero to hero and back to zero: The consequences of status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work roles of multiple jobholder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22, 107(8): 1369–1384.
[24] Thorgren S, Nordström C, Wincent J. Hybrid entrepreneurship: The importance of passion[J]. Balt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4, 9(3): 314–329.
[25] Tran Y, Michailova S, Nguyen H. From host country nationals to entrepreneurs: Insights from professional service ventures in Vietnam[J].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22, 18(3): 551-582.
[26] Trigeorgis L, Reuer J J. Real options theory in strategic managem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7, 38(1): 42-63.
[27] Urbig D, Reif K, Lengsfeld S, et al. Promoting or preventing entrepreneurship? Employers’ perceptions of and reactions to employees’ entrepreneurial side jobs[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21, 172: 121032.
[28] Viljamaa A, Joensuu-Salo S, Kangas E. Part-time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third age: Well-being and motives[J]. Small Enterprise Research, 2022, 29(1): 20-35.
[29] Xi G Q, Block J, Lasch F, et al. Mode of entry into hybrid entrepreneurship: New venture start-up versus business takeover[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ntrepreneurship, 2017, 16(2): 217–240.
[30] Zhang T, Stough R, Gerlowski D. Digital exposure, age, and entrepreneurship[J].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2022, 69(3): 633-681.

1由于学术创业所面向群体非常明确,且学术创业已经得到了较多学者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所以在本研究关于混合创业的回顾中,并没有包含对学术创业文献的检索。

2在初始检索阶段,为了确保本文获得足够的样本量,本文将与混合创业存在交叉的相关概念也纳入检索范围,然后在后期人工筛选阶段进一步判断该文是否从属于混合创业。

3由于本文的检索截止时间设定为2023年6月30日,因此,2023年的文献数量并不反映全年文献数量。

相关内容推荐

美女摄影征稿文案投稿征稿写作模板绿色家园摄影征稿文学季刊征稿兰亭书画征稿对象2022国际漫画征稿文化与经济征稿上海动漫剧本征稿杂志征稿的标准医院摄影比赛征稿征稿节约用水抖音剧征稿期刊征稿投稿技巧沧州的报刊征稿河北沧州书法征稿即墨区书法征稿丁酉海棠雅集征稿2018辽宁画展征稿沙雕音乐征稿生物征稿大赛图片上海书院书法征稿昭通征稿苹果赋天空文学征稿创刊杂志征稿2018小说杂志征稿通知水电杂志征稿要求大合唱活动征稿2020书法征稿商业校友征稿怎么写2019年庙会征稿财经智库征稿句容文学杂志征稿临汾法治书法征稿迎新征稿启事征稿小说文案范文乐业新闻征稿范文摄影创作大赛征稿淮南文学杂志征稿西藏教育征稿简短征稿活动结语简短20大征稿范文养生保健报纸征稿书法临帖征稿通知语文建设征稿启示征稿网站投稿渠道线上剧本杀征稿木本文学征稿教育论坛征稿文案《我的初心》征稿元宇宙征稿大赛函授学院学报征稿华夏作文征稿范文司歌征稿通知散文征稿文案标题人民司法天平征稿军训简报征稿格式小学诗歌征稿简单档案研究论文征稿期刊征稿的理念温州篆刻大展征稿影评话题征稿衢州日报开年征稿自媒体日记征稿类似征稿的小说灵异鬼故事征稿2017校刊征稿要求征稿活动的排版湖北征稿平台app2018年国学征稿弥渡融媒征稿马文化书法征稿公司刊物征稿文案公司征稿主题要求征稿函投稿视频讲述员工故事征稿核心期刊征稿平台2018德宏展览征稿书画征稿范文大全电视报社征稿金融 书画 征稿范文包公杯散文征稿诗歌投稿征稿刊物印尼讯报征稿防疫摄影征稿稿长篇收稿征稿平台寒战影评投稿征稿生命与国学征稿鸟类摄影征稿大赛诗集出版征稿通知健康必读征稿函文学美术征稿大赛国外诗歌投稿征稿长图征稿海报文化馆 征稿中国药杂志征稿2021年赣州征稿现代出版征稿征稿网站博客推荐非虚构小说征稿小荷版征稿世中运征稿桐音悠扬征稿2022收获征文征稿2019 公共艺术征稿理论导刊征稿选题湘湖诗词征稿校利作文征稿女职工之窗征稿文学最美主题征稿美术大展征稿通知富川杂志征稿通知甘肃农田征稿公告济南教育征稿要求长虹原创小说征稿诗词楹联征稿大赛主题诗词征稿东昌府区书法征稿心情文章投稿征稿文学征稿大赛2019励志图书正式征稿留学机构征稿通知征稿猫怎么下载《小荷》杂志征稿特效推广征稿通知金融文学征稿网站广州文艺征稿邮箱民警才艺征稿文章清廉宁夏作品征稿中华原创诗歌征稿清廉宁夏作品征稿国外艺术大展征稿全媒派 征稿建安诗歌大赛征稿油画省展征稿报纸上征稿广告爱的教育征稿航空论文征稿2018全国诗歌征稿2017征文征稿初中文章征稿入口app车辆安全杂志征稿小会议征稿通知酒城教育征稿科幻征稿文案范文千元征稿小学生 征稿主题征稿你好2023助产大会学术征稿花城杂志征稿吗2020海南书法征稿兔年美术征稿2023池州学院学报征稿马路青年征稿2019世界公益画征稿读书日书法征稿地质风貌摄影征稿线上美术展征稿福建摄影比赛征稿夹江诗词征稿活动无锡书法大赛征稿兄弟姐妹征稿我的2022征稿美育教学论文征稿500篇稿费征稿千诗碑书法征稿征稿通知如何发布SCI写作投稿征稿征稿网站投稿流程学校教育征稿2017怖客征稿泉州晚报征稿2021新华文摘征稿抗疫征稿2021明史研究征稿杂志征稿字数要求富源书法大赛征稿宁波书法大赛征稿三八书香节征稿美术展征稿要求2008年书法征稿国庆特刊征稿图片最新闽南日报征稿杂志征稿大全视频脱发文章征稿青年文学2015征稿稿酬征稿100篇丰收杯摄影征稿关于修改的征稿学校征稿200字2019国际陶艺征稿綦风征稿邮箱书法征稿江海晚报srep新特刊征稿甜橙欣阅征稿陈岁岁征稿艺术征稿作品征稿网站制作冰淇淋战国影评投稿征稿吉林影视公司征稿利州征文征稿

合作伙伴

七二七二网

www.te3.com.cn
seo.chaoshanxing.com
kuai.urkeji.com
zz.urkeji.com
qiansan.seo5951.com
www.xm5656.cn
www.tjwyj.com
www.zhdaili.cn
www.wangluohr.cn
baidu.07yue.com
zz.urkeji.com
www.kmpower.cn
www.xtcwl.com
www.wangluohr.cn
www.3phw.com
jl.urkeji.com
www.ddtxly.cn
www.te3.com.cn
seo.chaoshanxing.com
seo.xtc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