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资料与个人见解撰写,首次发布于今日头条,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文末附有相关参考资料与截图。
文 | 昭明
编辑 | 昭明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俄乌冲突已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从当前局势来看,俄罗斯的黑海舰队承受了极大的损失,现有作战力量几乎丧失殆尽,对黑海的控制力急剧下滑,形势不容乐观。与此同时,俄罗斯唯一仍在服役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也宣布停止维修,面临退役的命运。这一系列打击,使得俄罗斯数百年来所积累的海权势力,恐怕很快就会化为乌有。
自彼得大帝时代起,俄罗斯便一直有着强烈的海权梦想。彼得大帝曾放下皇帝的身份,亲自化身为工人,走访欧洲各国,为自己的国家寻找出海口。通过与瑞典长达21年的战争,他成功夺回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最终建立了圣彼得堡。随后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凭借击败奥斯曼帝国,获得了黑海的出海口——克里米亚。而在远东,她还迫使清政府签订协议,收回了符拉迪沃斯托克,使俄罗斯迅速崛起为海权强国。然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海权战略却急转直下,逐渐走向衰退。
展开剩余67%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遭遇重创,政府对海军的投资急剧下降。财政预算更多地被用来维持核威慑能力,导致大量舰艇年久失修,战斗力大幅下降。这一系列问题在俄乌冲突中暴露无遗。战争爆发前,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海军力量对比,明显是俄罗斯占据绝对优势,毕竟乌克兰几乎没有一支像样的海军。当时,许多观察者普遍认为,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将稳稳控制黑海水域。然而,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乌克兰凭借先进的反舰导弹,轻松击沉或重创了多艘俄罗斯军舰,迫使黑海舰队不得不撤回港口,以避免更多损失,这一幕让人不禁联想到李鸿章时代的无奈局面。
至于波罗的海,随着瑞典和芬兰相继加入北约,北约军队频繁在此进行军事演习,俄罗斯舰队在圣彼得堡港口的活动受到了严密监视,几乎无计可施。远东地区,俄罗斯海军本身实力就较为薄弱,难以与中美及日本的海军相抗衡。因此,这场原本应该胜券在握的战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出俄罗斯海军的脆弱性,让人深感惋惜。
面对这一局面,普京虽心知肚明,但却显得无能为力。在长期的西方制裁下,俄罗斯经济已经日益衰弱,原本维持陆军的资金都已捉襟见肘,更无法继续支持海军建设。未来,俄罗斯的海军力量恐怕还会继续衰退。曾经数百年积累的海权,很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就彻底消失。普京在决定展开特别军事行动时,是否已经预见到这一后果,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然而,尽管失去了海军的力量,俄罗斯依然保有强大的核武器,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依旧存在,这使得俄罗斯仍将保持大国地位,能够有效捍卫国家安全。但失去海军的支持后,俄罗斯将无法像过去那样快速向海外投送军事力量,这无疑会对其国际地位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未来的全球战略布局中。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技术老化,俄唯一航母或退役?》
参考消息《德媒:俄黑海舰队“已损失三分之一战舰”》
发布于:天津市专业实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